人越大轉職越困難這個說法應該是真的(除非有人邀請你跳槽)。你有沒有建立亮麗的業績記錄說服僱主聘用你?你有沒有管理團隊的實績?如果你想轉行,你有沒有由低做起、接受較低薪金的決心和勇氣?想不到這一次轉職由上年年尾開始,見了10多份工作都沒有回音,到現在已經不想努力了。看看Linkedin不斷說著自己最近又做了什麼厲害項目、轉投新公司的人,自我懷疑又再加劇。
然後有一天,我想為什麼上天不讓我找到工作呢?是有什麼想我學會的嗎?是因為現在不是轉職的時機(雖然我沒有宗教信仰)?然後我真的想了一些理由,心境頓然變得豁達。
自我價值再確認
做人過活了一些年,完成了一些工作,與不同作風的人打過交道,或多或少都知道自己擅長什麼、喜歡做什麼、可以怎樣幫助別人。但是現在的求職和面試大多是個配對遊戲,「我們需要的人要做過A、B、C、D、F,你做過嗎?做過的話是怎樣的過程?」,求職者和招募的職位一致的程度越高,受聘的機會就越高。
除了工作內容,如果行業和公司規模都類似的話,那就更好了。經驗不是不好,但有時會阻礙創新(大概創新不是他們追求的目標吧?)。這個轉職過程最令我痛苦的是,原來很多人都會先入為主地排斥和自己思維模式不一樣的做法(咦,可能「排斥和自己不一樣的」才是正常做法?!)。原來全職工作是正道,兼職會被質疑。如果面試官問我為什麼現在想找全職工作,我回答說那時的我覺得人生不用花那麼多時間工作,但現在我需要更多錢,對方一定會露出一副不用談下去的表情吧。
那為了提高自己受聘的機會,盡早結束痛苦的轉職過程,我只可以申請和自己以往工作相似的職位,長久下去我可以做的就變得越來越狹窄了,人們稱之為專注。專注很好,但我就是喜歡做不同的事,喜歡工作不斷向外擴散,這樣的想法就不被認可了嗎?因為以前的人會認為「人該學習各種事物,以便通曉許多卓越的技藝」1,也會讚揚達文西的學識淵博和多才多藝。
然後來到一個轉職必須面對的困擾——你的價值是什麼。我懂得解決問題、我可以和不同背景和性格的人相處、我能將工作和不同項目有條理地安排好、我會想方法改善現有流程,我知道我的價值是什麼,但為了令自己成功獲聘,對方都必須認同我的價值適用於公司和現在招聘的職位。說穿了,其實就是配對不成功。這不代表我沒有價值,只是對方沒有感覺,但我卻陷入了覺得自己技不如人的無限輪迴。
然後呢,我就沒有再投履歷了。雖然想賺更多錢、負責更大型的項目、接觸不同單位和伙伴這些當初想轉工的理由仍在,但覺得都沒有所謂了,隨遇而安吧。因為能找到的工作都不會像自己創造的工作那麼有趣,又或者工作可以很有趣,就看你怎樣發掘。
如何面對工作樽頸
「我覺得工作到了樽頸。現在做的都變成流水作業,沒有什麼難度。我想突破自己,磨練自己的能力」,我和朋友說轉工的原因。大概這都是以前我轉工的常見原因。不知道是運氣好還是不好,以前很快就成功轉工,又可以有新的體驗,不需要正面面對「工作沒有挑戰性」這個問題。但這次竟然一年過去都還是這樣,眼看同事一個一個辭職,內心更是焦急。
但原來工作上,我還有很多方面可以做得更好,例如網站的數據分析可以做得更仔細、網站可以設計得更方便人們尋找資訊、活動可以招募更多人參加、平面設計可以做得更吸引、可以將更多流程自動化。當然有沒有興趣做又是另一回事,但以往的我太看輕工作了。
想通了這點之後,那究竟我還要不要轉工呢?如果要,又要做什麼工作呢?嗯……我都不知道呀。
如果不用考慮金錢,你還會繼續現在的工作嗎?
我想應該會呢,但不肯定是否在現在的公司和這樣的方式。因為有些工作的觀察要在職場才能看到,例如舉辦我很討厭、覺得沒有作用的Team Building 活動;籌劃一些不適合活動對象但覺主題很吸引的上司,然後思考為什麼我會對這些事情生氣,認識自己更多,原來這些都是一些新體驗。又或者應該說,用別的角度看,又可以得到新啟發。
《博學者與他們的時代》
// 我很討厭、覺得沒有用作的Team Building 活動
同感。團隊目標清晰,每日的打拼就是最好的 team building。不然,用一些活動幫同事混熟,熟絡了也恐怕只是走在一起吐槽下公司,講下八卦為主吧。
p.s. 作用 typo